◇◇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也谈研究助理教授:我的几点疑问   hooklee   最近新语丝上出现不少关于“研究助理教授”的文章,让本人长了不少见识。 基本上,过客、wenxiagong和聊斋的文章都于认为“研究助理教授基本等同于 tenured-track的助理教授”,而龙不平则认为“研究助理教授基本等同于高级 博士后”,limitations的评论比较短(wenxiagong《关于研究助理教授和助理 教授——我的个人经验》一文的附录),似乎属于中间派,认为研究助理教授和 tenure-track的助理教授虽然比较接近,但是还是有重大区别。   到底谁的看法更严谨更全面呢?即便是在看了过客呼吁“严谨全面态度”的 最新文章《关于“研究助理教授”的几点澄清》之后,本人还是没有得到一个清 晰的答案。实际上,本人注意到,虽然过客、wenxiagong和聊斋的文章在大的方 面看法是一致的,但是在一些关键细节上存在着一些不协调的地方。因此,本人 也来说说自己的一点浅薄之见,并列出一些自己的疑问,求教于各位新语丝网友 (尤其是有过亲身经历的过客和wenxiagong两位先生)。本人不为争吵,只是希 望关心这个问题的网友们最终能看到一个满意的结论,也希望这个结论有助于大 家进行学术打假时提高辨别和分析的能力。   首先,来看看研究助理教授的实际地位和待遇。   在过客的《关于“研究助理教授”的几点澄清》一文中有下述比较性文字:   “1. 终身制教授: 课题负责人 (PI), 实验室老板, 负责教学, 带研究生, 博士后; 能参加学校教工委员会决议; 自谋经费, 但如果没有申请到经费, 学校 依然可以负责他的工资.   2. 研究制教授: 可以是课题负责人 (PI), 可以是实验室老板, 但不负责 教学, 可以带博士后, 但不能带研究生; 不能参加学校教工委员会决议; 自谋经 费, 但如果没有申请到经费, 学校不负责他的工资.”   我觉得“自谋经费, 但如果没有申请到经费, 学校依然可以负责他的工资” 是一个非常大的福利,因为这样教授不会有那么大的基金申请压力。记得丘成桐 先生最近好像提到过,连哈密尔顿这样的牛人也曾经申请不到项目,可见申请项 目对不少教授还是相当大的一个负担,尤其对那些远离应用的“纯粹科学”专业。   过客这里讲的“不能参加学校教工委员会决议”和wenxiagong《关于研究助 理教授和助理教授——我的个人经验》一文中的下述说法似乎不太一致:   “根据我的经验,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也算是faculty,有权利参 加faculty meeting.”   难道faculty meeting不是“学校教工委员会”的会议?我在网上搜到了华 盛顿大学(UW)关于faculty member投票权的网页,其中讲到research faculty是 有投票权的,不过和终身制教授相比,少了一项很关键的投票权:   * Research faculty may vote on all personnel matters as described in the Faculty Code except those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promotion to and/or tenure of faculty to the following ranks:   ·Senior Lecturer   ·Senior Artist in Residence   ·Assis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WOT 【hooklee注:WOT=Without Tenure】   ·Professor WOT   (来源: http://www.washington.edu/admin/acadpers/procedures/voting.html)   华盛顿大学的网站设计得很不错,里面有各个研究职位的详细介绍,我把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和Assistant Professor的介绍比较了一下,发 现二者的大部分条件是相同的,主要区别在是否可以转tenure上:   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http://www.washington.edu/admin/acadpers/wp/Research_Assistant_Profess or.html   Eligible for Tenure: No   Assistant Professor    http://www.washington.edu/admin/acadpers/wp/Assistant_Professor.html   Eligible for Tenure: Yes   上面这些材料说明下面这个不等式应该是成立的:研究助理教授 < 助理教 授。   不过,很明显研究制教授要比一般博士后(包括Research Fellow)的待遇 高得多,前者属于faculty(有些大学称为academic staff),而后者属于staff (有些大学称为research staff)。作为faculty,研究制教授可以单独申请 grants,可以做PI。这些事实又说明了另外一个不等式是成立的:研究助理教授 > 博士后。   综合起来的结果似乎应该是:博士后 < 研究助理教授 < 助理教授。   本人倒是觉得,这样一种描述似乎更符合常理,也和自己的实际印象比较接 近。下面接下来说几个本人没有完全搞明白的具体问题。   一、招聘程序   过客在《驳龙不平〈研究助理教授就是博士后〉一文的严重错误》一文中讲 到:   “研究助理教授是经过四步, 1. 老板提名; 2. 系主任主持的全系FACULTY 审查和面试; 3. Dean of the school 审查 (所属的医学院, 法学院等院长办公 室审查); 4. 报Vice president (主管晋升的副校长) , 最后由这个Vice president 签署正式的OFFER LETTER. 这是一个FACULTY 包括所有研究助理教 授的标准晋升程序, 其中一个步骤没有通过, 就不能晋升. 唯一区别是第一步, 助理教授是自己应聘而来, 研究助理教授是老板推荐提名. 而第2, 3, 4步的审 查完全一样.”   但是wenxiagong在《关于研究助理教授和助理教授——我的个人经验》中却 是这样讲的:   “本人拿了phd后,因为phd老板的一位同行朋友是某大学的牛人,系 chairman, 年龄已高,要找一个年轻力强的人帮他管理整个实验室,本人有幸被 选中,post-doc仅仅当了半年,就到该大老板手下当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实际上,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就是一个很有钱又很忙的大老 板想找一个能分担他的负担的人。”   作为反面的limitations,更是在《一个重要区别》一文中说:   “Tenure Track的职位需要经过正式的Search Committee程序,而Research Track 的职位,只要‘老板’决定,和系主任打个招呼就行了。”   wenxiagong虽然没有说具体的程序,但是他的说法看起来和limitations的 更接近。鉴于过客是在faculty affair office工作,那个四步走的步骤应该也 是需要的。那么问题处在什么地方呢?本人觉得过客的看法有些过于公式化,忽 略了这些步骤在现实操作中的实际难度。   先来说说第一步:应聘。过客似乎觉得这一步并不那么重要。但是根据本人 看过的一些文章所说(本人尚无这方面的经验),大部分学校的tenured-track 职位似乎并不总是虚位以待的,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有很少量的职位拿出来面 向全球竞聘,而牛校的这种职位的竞争往往是极其激烈的。相反,研究助理教授 只要老板提名即可,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关系或者老板赏识,就会有机会,这就 已经容易了很多。   再来说说剩下的三步。看起来这系、院、校三级的层层审批应该是很难的, 不过实际执行的时候到底是不是和招聘tenured-track助理教授一样难,过客并 没有说明。如果这些步骤的实际效果就是“基本照批”的话,那么离 limitations的说法也不是太远。具体看wenxiagong的描述,在他做研究助理教 授的那个学校,这三层审批应该不是太难,至少应该不像tenured-track助理教 授那么难。毕竟研究助理教授不是学校负担工资,作出了成果还可以挂学校的名 字,似乎学校没必要卡得那么死,而院系里面的那些faculty似乎也犯不着和提 名这个职位的同事过不去(如果提名人是大教授更是这样)。而tenured-track 助理教授就不同了,学校必须做好六年后要终身养着一个人的负担,这势必会造 成学校、院系各级评审都变得更严。另外,就本人所知,其实不少职位较高的博 士后也是需要系、院、校三级审批的(尤其在欧洲国家,教授名额很少),只不 过其难度较助理教授要小。   综上所述,本人觉得过客应该进一步说说这些步骤的实际难度,才更有说服 力、更严谨和全面。   二、薪水来源   过客在《驳龙不平〈研究助理教授就是博士后〉一文的严重错误》一文中讲 道:   “大多数情况下, 无论终身制还是研究制的助理教授工资都出自自己申请的 科研经费, 如果自己申请不到经费, 有些网友人为, 对于终身制助理教授来说, 学校和系会一直包他的工资, 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在没有晋升为 TENURED-ASSOCIATE PROFESSOR之前, 学校只会在你没有拿到经费后继续给你发 一年或者两年工资, 之后, 如果还没有拿到经费, 那么这个终身制的助理教授 (医院里的助理教授除外, 因为他们主要是行医为主) 只有一个结果, 那就是卷 铺盖走人!!”   不过,过客在较早的《关于“研究助理教授”的几点澄清》一文中比较终身 制教授和研究制教授的区别时有这样的说法:   “1. 终身制教授: 。。。自谋经费, 但如果没有申请到经费, 学校依然可 以负责他的工资.”   由于过客当时并未特别指出终身制助理教授和终身制教授在这方面的区别, 读者完全可以认为:在未申请道经费的情况下终身制助理教授的工资学校总是负 责的。这个地方其实是过客自己说得不够清楚,容易让人误解。   关于这个问题,曾有研究助理教授和tenured-track助理教授亲身体验的 wenxiagong在《关于研究助理教授和助理教授——我的个人经验》一文中有这样 的叙述:   “在那个大学,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 和 assistant professor 的区别时,前者薪水完全依赖老板,当然,如果你得到了grants,你也可以 support你自己,但是多数人一旦有了足够的grants to support yourself, 都 会离开老板到其他学校当assistant professor.”   “作为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我可以独立申请grants,我的薪水 开始是100%来自老板,但是有了grants后,老板给的薪水照样,只是多了从 grants来的那部分。”   “和postdoc相同的是,research assitant professor的薪水来自大老板。”   “而作为assistant professor,基本上你必须有一定的grants才会给你这个 位子,他是独立的,薪水部分来自大学教学工作,部分来自自己的grants,大学 一般都会给一笔启动研究基金,够你维系3年左右。如果你没有拿到新的grants, 你就要滚蛋了。”   这里也提到tenured-track助理教授的薪水部分是由项目经费负担的,不过 头三年一般会有启动基金。而我查了一下华盛顿大学的tenured-track助理教授 的介绍,里面说这种职位的审查是每三年一次,如果连续通过了两次审查(也就 是六年),那么就会得到晋升、拿到tenure。按照wenxiagong的说法,头三年一 般有启动基金,这样的话,本人实在不明白学校会在第二个三年审查期间未结束 的时候以没有经费为由解雇一个tenured-track助理教授。这里好像有个审查的 时间差在里面,似乎只有假设学校在第一次审查结束后一年一查才能说得过去。 希望过客、wenxiagong还有其他有经验的网友能跟进解释一下。   三、升终身制   聊斋在《对过客〈关于“研究助理教授”的几点澄清〉的补充》一文中提到:   “但研究教授多年后也可能拿到tenure, 取决于faculty了。”   这个说法有点奇怪,本人在前面说起,华盛顿大学明确规定“研究制助理教 授”是没有资格(直接)转tenure的。我查了一下研究正教授(Research Professor)的规定,发现这个限制也是存在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 research-track的教授如果不先转到tenured-track,应该是永远没有资格拿 tenure的。这似乎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研究助理教授在做了一段时间都要选择到去 做tenured-track助理教授、而不是继续做研究助理教授的原因。   【参考wenxiagong《关于研究助理教授和助理教授——我的个人经验》一文 的说法:   “但是多数人一旦有了足够的grants to support yourself, 都会离开老板 到其他学校当assistant professor.”   “当本人拿到了足够申请assistant professor的grants (at this point, I really appreciate my boss),我选择了离开老板去独立。因为为老板拓宽了 他的研究领域,他又拿到了不少grants,他高高兴兴的推荐我去另一个大学当了 assistant professor.”】   过客的文章《关于“研究助理教授”的几点澄清》间接证实了本人的上述想 法:   “研究助理教授有三条晋升途径 1. 沿着RESEARCH TRACK 继续晋升, 成为 研究副教授, 研究教授; 2. 在同一所学校里, 转成TENUE TRACK, 只要你有NIH 的R21以上级别的GRANT, 你就有资格申请转成TENUE TRACK, 即转为终身制助理 教授, 然后沿终身制轨道晋升, 最后是终身副教授, 终身教授; 3. 在有了一定 科研经费后, 你也可以跳槽到其他学校, 进入那里的TENURE TRACK, 如果你工 作足够出色, 有足够的经费和高水平的论文, 你甚至可以直接跳槽到另一个大学, 直接晋升为终身副教授.”   虽然过客这段话是想说明研究助理教授是可以拿tenure的,但是实际上却说 明了:研究制教授必须先设法转到tenured-track,才有可能拿到tenure,否则 就只能一路升到Research Professor(但是这个职位仍然不是tenure)。至于过 客的最后一句话(工作足够好,直接升终身副教授)本人觉得不能说明什么,因 为如果一个博士生的工作足够出色,比如解决了世纪难题、拿了什么业界大奖, 说不定也可以直接拿牛校tenure,但是这不能说明博士生就有资格升tenure。学 术界毕竟还是要靠真本事吃饭的,而不是靠资历和头衔,水平足够高的话,这些 死的制度都可以变通。   四、通讯作者   在过客和wenxiagong的文章中都特别讲到了通讯作者,而过客更是将通讯作 者作为是否“有独立课题和经费”、甚至是否是“独立科研人员”的标志。下面 摘录部分过客文章中的相关论述:   过客《关于“研究助理教授”的几点澄清》:   “关键的问题是, 他没有当过论文的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这 说明他没有自己独立的课题和经费, 他不是PI, 也不是课题的领导者, 他在美国 的大学里不具备独立领导科研的资格, 这才是差异,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过客《驳龙不平〈研究助理教授就是博士后〉一文的严重错误》:   “你是不是课题的独立领导者, 你有没有自己的独立研究经费, 更具体地说 你是不是论文的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独立发表论文并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可以独立进行学术交流包扩演讲 (presentation).”   “哪位博士后能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 哪位博士后可以不得到自己老板 允许, 就敢在其他地方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作为一篇论文而言,通讯作者当然是重要的,因为通讯作者毫无疑问是所有 作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但是过客把通讯作者和PI(甚至科研独立和学术头衔)画 等号的做法却着实让本人大惑不解。在本人所工作的领域,通讯作者实实在在的 等于“用于通讯的作者”,而和支持该项研究的相关课题、作者的学术头衔没有 什么必然的联系。本人虽然还只是一个博士后,但却是绝大部分署名论文的通讯 作者,如果用这些通讯作者来证明本人有独立的课题和经费,那无疑是一个大大 的错误(希望以后不会有人拿这个去骗位子呵呵)。其实本人在读博期间已经开 始是自己文章的通讯作者了,因为本人选择了一个不同于老板课题的研究方向。 过客的“哪位博士后能成为论文的通讯作者?? !!”实在是言之过重了。至于进 行学术交流和宣读论文,过客说得也有点不大严谨,如果一个博士后做了与老板 课题不同的“业余”工作,而且没有把老板作为共同作者的话,为什么不可以 “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甚至公开演讲?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生物医学领域, 也许这种情况是不可思议的,但是在一些其他的学科,这并不是不可能的(本人 就见到不少文章属于这样的情况)。   另外,我发现SCI数据库中把通讯作者一律称为reprint author,看字面的 意思就是“供联系索取论文reprint的作者”,这倒是和本人对通讯作者的基本 理解是一致的(当然通讯作者还应该有负责解答读者疑问和来函的责任)。其实, 从科学研究本身的规律来看,文章的通讯作者也确实应该与课题、学术头衔这些 东西无关,因为下面这些情况是很常见的:该项研究压根就没有受到任何课题资 助;该项研究同时受到很多项课题的资助;资助该研究的课题PI不是idea的主要 贡献者,甚至对整个文章的某些细节不够熟悉,无法与读者进行有效的讨论。   实际上,wenxiagong在《关于研究助理教授和助理教授——我的个人经验》 一文中也部分解答了这个问题:   “至于通讯作者,如果开始的idea是老板提出的,由老板当通讯作者,我自 己的idea,由我和technician完成的,通讯作者是我。学生的,当然是老板的。”   这种“idea是谁的,谁就是通讯作者”的处理方法,本人觉得是符合科学合 作精神的,这也是本人所熟悉的相关学术领域的主流规则。不过有些老板可能没 有那么好,根本不遵守这种规则,就是要抢通讯作者,甚至还要抢第一作者,本 人觉得这种做法对idea的主要贡献者是非常不公平的。   wenxiagong似乎认为学生不能做通讯作者。不过本人倒是觉得,如果主要 idea是学生的,通讯作者这个credit和responsibility还是应该给学生为好。在 这方面,学生似乎不应受到歧视,应该与老板们享有平等的“学术冠名权”,毕 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情况还是有的,而且有些老板的水平也不见得很高或 者不能面面俱到。   至于过客所说的“PI=通讯作者”,好像也是言之凿凿的,难道这是生物医 学专业的行规? (XYS2006070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